纱纸是以山区特有的构树皮、纱树皮、野生植物皮、植物胶等为原料,其生产工艺完全沿用古代手工作坊21道工序特制加工而成。其质量特点是具有极高的韧性、极好的吸水吸湿性、透气性,富有弹性,所产的纱纸具有纸质洁白、细韧柔软、拉力强韧的特点,无毒、环保、耐用,细嫩、色泽经久不变不腐、不蛀,可保存千年不变质。

纱纸特点

纱纸纸张纤维长,具有极高的韧性、极好的吸水吸湿性、透气性,富有弹性;纸质洁白、细韧柔软、拉力强韧,无毒、环保、耐用,细嫩、色泽经久不变不腐、不蛀,可保存千年不变质。

清末用纱纸书写的地契和族谱

绢保八百,纸寿千年。100多年前用纱纸抄写的地契、族谱至今仍保存完好。所以传统手工纸充满了灵性和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张纸,更多的是一份来自手工的温度和永久的文化记忆。


纱纸荣誉

2007年曾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村是广西著名的“纱纸之乡”,其纱纸(又叫构皮纸、白棉纸、皮纸〔类似宣纸〕)、云龙纸、棉纸制作是继承和发扬民间祖传上千年历史的纱纸生产工艺、它又保持了祖国古代生产纱纸的传统。被称为中国照纸术“活化石”

贡川民间手工作坊生产的纱纸,从明朝起,上至皇宫贵族、州郡衙门,下至百姓人家,均被广泛使用。贡川纱纸因原料取之于构树皮、纱树皮等,所以制成的纸张纤维长,柔韧性好,张力强,光滑度高,其纸质具有洁白、细嫩、色泽经久不变,不腐、不蛀,很受欢迎。产品销往全国,还转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及欧州、西欧、非州一带。


纱纸用途

贡川纱纸按不同类型,广泛适用于银行专用捆钞条、烟花爆竹引线、特殊食品(如盐焗鸡专用纱纸)、茶叶、药材、参茸包装、洱茶茶饼的包装等,其它包装专用、工艺、书画、书籍、灯笼、伞业、灯罩、纸扇、风筝、防潮防虫、陶瓷玻璃工艺品包装、精密电子包装纸、礼盒包装、扫坟佛教道教祭事用纸(如黄表纸、纸钱、迷信纸)、壁纸、擦拭机械设备用纸等多种行业。


纱纸起源

相传三国时期,吴越地区已开始用“彀”(构树)造纸。随着造纸术在偏僻山村的落地生根和迅速传播,贡川成了广西著名的“纱纸之乡”,取当地产之构树皮进行手工制作,制出来的纸细致柔软品质精良且用途广泛。贡川纱纸制作繁盛于晚清,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解放前,纱纸业曾是广西有名的特种手工业之一。时至今日,大化贡川纱纸的生产,依旧沿袭着最传统古老的手工造纸技艺。


纱纸发展历程

相传,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省南海县商人黄希贤来到贡川街,开设“永协号”商行,收购纱纸销往香港、台湾和新加坡。这个商行在贡川经营纱纸连续四代人。民国时期,是贡川纱纸的盛产期,外地商人纷纷来到贡川街开设商号收购纱纸,当时贡川乡年产1.5万担纱纸,仍供不应求。


《那马县志草略》有粗略的记载:“纸工,那马唯贡川一乡,村村产为常业”。上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千家驹等到广西调查经济,回到北平后,将调查报告整理成《广西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记载了纱纸业有关情况:“制纱者,采纱者,皆纱纸商之雇工……吾人常见有收纱纸而致巨富者,未闻有制纸起家者也。”


纱纸的主要原料是纱树皮、石灰、烧碱、漂白粉和胶水等。其中纱树皮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造纸原料。


纱树又叫肥猪树,学名构树,属桑科落叶乔木,树皮纤维韧而细长,是造纸的高级原料,广西各地尤其是桂西北石山地区普遍生长,贡川及其附近山区有丰富的纱树资源。


上世纪八十年代,砍纱树、剥纱皮是制纱纸的第一步。首先,将纱树干放到火上烤热,趁热用牙咬开根部的纱皮,形成一个裂开的口子,然后双手配合用力把纱皮剥下来,浸到水中,待纱皮柔软后取出,用刀将外层的黑皮削除,晒干了就可以挑到街上出售。


丰富的纱树资源为贡川纱纸业提供了充足原料,而制造纱纸,工艺是最关键的要素。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贡川纱纸保持了我国古代生产纱纸的传统工艺,按照东汉蔡伦改进的古老造纸流程,用纱树皮和原始简单的工具,通过“泡纱、煮纱、洗纱、选纱、打浆、造糟水、捞纸、脱水、褙干、揭纸、数纸、叠刀、剪纸、合把、成担”等21道工序生产出来,与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载造纸法相同。


贡川地处红水河畔,有便利的水上交通,上可通云贵,下可达粤港。自古以来,贡川一直是商贾云集的商品集散地。由于贡川有明显区位优势和丰富的造纸原料,精明的商人看到了纱纸的巨大市场和丰厚的利润,于是就有人率先引进了造纸的设备和技术,开启了贡川纱纸业的序幕。后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到了清末民初,贡川纱纸业达到了鼎盛时期。


推动贡川纱纸业的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纱纸在人们现实生活的用途广泛,需求量大。贡川纱纸沿用古代手工作坊的工序加工而成,制成的纸张纤维长,具有极高的韧性、极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纸质洁白柔软、拉力强韧,且无毒、环保、耐用,具有防腐防蛀、吸墨性强、不易变色和久存不陈等特点,因此纱纸成为历代书写重要契约、家谱及佛教道教经文的首选。壮族人清明节扫墓、为死者开道场制作钱幡等都用到大量的纱纸。


平时纱纸还被用于各类包装:茶叶、药材、食品(如盐焗鸡纱纸)、酒类、人参、鹿茸、参茸等包装,其它各类工艺、书画、书籍、灯笼、伞业、灯罩、纸扇、风筝、工艺品包装、银行捆绑纸币等多个行业也离不开纱纸。除了当地群众购买外,贡川纱纸还大量销往区内外,转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及欧洲和非洲等地。

贡川纱纸现状

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生活与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贡川纱纸这个古代文明的“活化石”,2007年曾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也陷入困境,具有民族特色的纱纸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贡川沙纸不是单纯的手工产品,它凝聚了许多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元素。譬如,古代贡川人接受纱纸制作工艺和当代贡川人接受“现代化”技术,都反映了生活在这一方水土的人民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也体现了大化壮族人民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和适应自然社会变化的强大能力。


现在,贡川传统纱纸业面临消失,纱纸制作工艺频临失传,保护纱纸工艺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摆在当地政府的一大难题。通过怎样的途径加以保护这一项古代文明的“活化石”?如果为了保护造纸工艺,而要求从事纱纸业的业主放弃利用新设备、新技术,这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因为世间万事万物,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贡川纱纸工艺也一样。


保护与创新是一对矛盾,有没有两全之策?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贡川纱纸业要不断地大胆创新,升级改造,把产业做强做大;传统的纱纸工艺也要切实保护起来。要保护贡川纱纸工艺,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贡川得天独厚的旅游业,将纱纸业与旅游业高度融合,把纱纸工艺列为旅游项目,把传统的贡川纱纸打造成旅游产品,延长其产业链,让游客亲身体验造纸的全过程,让人们有机会参与到保护纱纸传统工艺的公益活动之中。只有扩大传统贡川纱纸的市场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传统纱纸工艺。


但愿古代文明的“活化石”——贡川纱纸,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涅槃重生,发展壮大,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贡川,成为大化乃至广西一张靓丽的文化旅游名片。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村是广西著名的“纱纸之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这次我们来到贡川纱纸传统手工作坊,体验贡川纱纸的制作技艺。贡川纱纸沿用古代手工作坊多道工序特制加工而成,捞纸、脱水、揭纸等工序,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贡川纱纸纤维长,拥有很强的韧性、吸水性、透气性和弹性,而且非常环保,可以用来包装茶叶、药材和食品等。


纱纸制法与技艺

“活”的纸,必须严格遵守古法,用植物原料来制造。贡川纱纸制作工艺的过程极其复杂,有煮纱皮、打浆、造糟水、捞纸、脱水、晒纸等几十道工序,缺一不可。其中造糟水所用到的纸药犹如中药里的药引,捞纸技艺需耗费2年时间才可驾轻就熟。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将前功尽弃。


1、取材

构树,构树具有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易繁殖、热量高、轮伐期短的特点。构树剥皮晾干后可以长期存放。


2、煮料

水烧至冒泡,将浸泡过的纱皮放入蒸锅中,先放纱皮然后加烧碱,再依次一层纱皮加一层烧碱地放置,直至将锅装满,并以石块覆压。每口锅一次可煮1000斤干沙皮,耗时8个小时。纱皮可用手撕碎,方达要求。


3、洗泡

将刚出锅的黑色纱皮用木叉挑入池中漂洗,大约需要半天时间。纱皮逐渐由黑色变成黄色。古时的洗泡环节是放入浅河中浸泡清洗两三天,让河水自然冲刷以洗净纱皮中的杂质,留下皮纤维。


4、漂白

将纱皮投入调好一定石灰比例的水中浸泡,并用手和铁钩时常翻动,纱皮慢慢就变白变软。


5、打料

打料即打浆,利用人力、水碓、石碾等把浆料捣成泥膏状,使浆料中的纤维起毛、撕裂、分丝,能够交织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纸页。打料是人工造纸操作中最繁重的一道工序,经人工捶打的纱皮做出的纱纸韧性大、质量高。现代机械化碾料工具的出现使效率大幅提高,但由于切割刀把纱皮切割得太短,造出的纸韧性变小,品质与手工制作的相比稍有欠缺。


6、备纸药

纸药是纱纸生产中最关键的原料,在造纸中起粘和剂的作用。贡川使用的纸药是一种叫做“枯桦”的植物,经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7、造槽水

造槽水是将纸药、清水、石灰按一定比例加以搅拌,制成能造纸的水。在纸槽中注满水,倒入纸药和石灰膏后用竹划水搅拌大约半个时辰,听到竹竿划出的水声渐弱,感觉阻力减小时即可。造槽水是造纸的核心技术之一,需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搅拌过度,胶水的粘性被破坏,造出的纸拉力小,容易破碎。石灰的作用则是防止槽水变质,更防虫,纸张经过石灰水的碱性特质使得纸张存世时间更长久。


8、抄纸

亦称捞纸或入帘,也是一道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工序。抄纸的工具由帘床、楻尺和竹帘三部分组成。先把纸浆和水放入抄纸槽内,使纸浆纤维游离地悬浮在水中,抄纸时将纸帘置于帘床之上,以楻尺固定,投入抄纸槽中抬起,让纤维均匀地平摊在竹帘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湿纸页,移开楻尺,将托有湿纸页的竹帘取下,覆于湿纸叠上,而后提起竹帘,使其和湿纸页分离,完成一次抄纸的过程。接着再将竹帘放回帘床,用楻尺固定,入水抄下一张纸。


9、压榨

从纸槽中抄出的湿纸被整齐地放到由水泥台砌成的纸案上,抄纸约达800张就压榨。压榨是纸页成型中最慢的一步,非常讲究节奏,不能着急。榨纸时压力要一点一点地加上去,每次加压须等到不再溢出水分,方可进一步加压,直到干度合适。这一步主要是用机械压力榨去湿纸叠中过多的水分,提高湿纸页的干度和紧度,为后续的揭分做好准备。


10、揭纸

揭纸

揭纸是最考验技者经验和耐心的一道工序。经过一个晚上的压榨后,湿纸呈半干状态,想将薄如蝉翼的湿纸页一张张完整地揭开,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将纸页揭破。揭纸时需耐心,容不得半分急躁,否则会毁了这张纸。


11、晒纸

将湿纸揭下后,立即贴到墙上,用特制的棕刷来回轻刷,使其均匀的粘在墙上。这一动作必须麻利迅速,趁纸页略湿时尽快让其紧粘在墙上。贡川的晒纸是直接利用房屋外的墙壁,让纸自然风干,晒的时间视天气而定,快则一天,慢则3—4天,待晒干后从墙上揭下,一张纸质洁白、细韧柔软、拉力强韧、防腐性好的纱纸就算完工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手工制纸环节的繁杂、超高的技术要求和受机械加工冲击的影响,贡川纱纸的纯手工作坊急剧减少,“贡川纱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民族手工技艺就像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包含了太多鲜为人知的远古故事和岁月的沧桑蹉跎。所幸贡川当地技艺人对纱纸传统工艺的执着和坚守,坚守着将植物转化为纸的传统,让我们看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的希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真正理解了纱纸工艺的文化价值,只有真正热爱和守护着这门祖传老手艺,才能让生活的智慧世代相传,才能让纱纸在时代的潮流中得以发展和生存,才能把濒临湮灭边缘的民族瑰宝给抢救回来、传承下去,才能让我们继续书写着纱纸的故事。